6月7日,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创新创业类)发布成绩。我院《三种不同甲壳类动物的甲壳素产量以及化学和形态结构的多样性的研究》项目获创新组二等奖,《金鲜生——全国海鲜调味品领跑者》获创业组三等奖,这是我院在该项赛事中首次获奖。
创新组二等奖
项目名称:《三种不同甲壳类动物的甲壳素产量以及化学和形态结构的多样性的研究》
团队成员:杨晨怡、徐梦源、唐红杰、楼欣瑜
指导教师:蓝浩
项目介绍:
本项目以南极磷虾、南美白对虾、小龙虾这三种甲壳类动物为实验对象,采用“三步脱蛋白-两次脱钙-漂白”的方法从三种不同来源的甲壳类动物外骨骼中提取甲壳素,在保证提取率的前提下,显著降低了提取时间。本项目的研究重点是甲壳素在不同的甲壳类动物之间的多样性,包括产量和化学质量特征(如纯度、分子质量和比表面积)和材料应用(如形态、晶体结构、结晶度指数和热稳定性)。该研究阐明了不同甲壳类动物甲壳素的理化特征,对不同来源的甲壳素进行了系统的形态观察和比较表征,并对甲壳素的应用提出了新的理论和实践见解。
项目成果在用于参赛的同时,团队也在《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JCR Q1,中科院:海洋与淡水生物学2区)发表了题为《Source-dependent variations in chitin: A comparative study on Antarctic krill, white shrimp and crayfish》的研究性论文。



创业组三等奖
项目名称:《金鲜生——全国海鲜调味品领跑者》
团队成员:刘文卓、周美慧、王睿瑞、杨宝哲、姚科杰、刘诗雨
指导教师:徐连应、汤海青
项目介绍:
《金鲜生——全国海鲜调味品领跑者》旨在通过生物技术转化水产资源(包括经济鱼类、加工副产物如鱼皮、骨、虾头、鱿鱼下脚料等),开发天然风味海鲜调味品。其核心目标是解决传统化学合成香精的安全隐患,同时提升低值水产副产物的附加值,推动食品工业向“清洁标签”转型。此项目通过整合生物工程、食品化学、高值化经济三大维度,不仅提供安全的风味解决方案,更重塑了水产加工价值链,符合当下健康消费与绿色制造的双重消费趋势。
团队致力于实现科研成果与竞赛项目的双向价值转化,当前已累计收获各类省级及以上奖项10余项,科研项目6项。
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于2017年启动,是教育部认可的57项全国大学生学科竞赛之一。该竞赛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拓宽科学视野,增强社会责任感,促进生命科学学科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未来我院将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学科竞赛与科研创新联动机制,鼓励更多师生瞄准产业需求,勇攀科研高峰,在服务健康中国战略和推动绿色发展的征程中贡献更多“浙药智慧”与“浙药力量”!